Firefox Plugin: FoxyProxy

  • FoxyProxy
  • 在windows底下我們可以透過Maxthon裡的proxy工具來做proxy切換,在firefox裡我們可以透過foxyproxy這個外掛來處理,安裝位址如下:

    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2464

    FoxyProxy最特別的是可以設定pre-defined pattern,讓proxy的使用更為彈性,例如我想設定一個proxy在我連線到youtube上時自動切換使用。pattern設定方式如下:

    設定完之後當你連線到youtube時,pre-defined設定就會自動幫你以設定的proxy來連線。

UTips.25: amule (alternative to emule)

  • amule
  • amule是linux底下一個很好的emule替代工具,而且也是屬於跨平台開發,安裝方式如下:

    • apt-get install amule

UTips.24: multiget (alternative to Flashget)

  • multiget
  • 一個類似Flashget的下載軟體,雖然功能還不是很完善,但我想已經足夠使用了,下載頁面如下:

    multiget download page

UTips.23: Deluge (alternative to Bitcomet)

  • Deluge
  • 雖然ubuntu底下有內建bt下載工具,但我比較推薦使用Deluge,他很輕巧且是跨平台開發,穩定性也不錯,下載頁面如下:

    Deluge


UTips.22: pidgin (alternative to MSN)

  • pidgin
  • ubuntu在7,10之後就預設即時通訊軟體為pidgin,7,04的使用者可以到下面的網佔去搜尋pidgin並且找尋你的系統版本來下載:

    GetDeb

    ubuntu 7.04的使用者可以直接點選下面的載點,記得檔案要依序安裝:

    pidgin-data

    pidgin

UTips.20: Startup Manager

  • Startup Manager
  • 在ubuntu底下要更改boot相關設定除了修改/boot/grub/menu.list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Startup Manager這個圖形化工具來完成,安裝頁面如下:

    Startup Manager Installation

    安裝完後在Adminitration裡就有這個小工具,在執行之前請先備份你的mune.lst,因為Startup Manger很有可能會弄亂你原先的設定,尤其你是多系統開機時,透過Startup Manger我們可以修改bootscreen(splash)以及unsplash,你可以到下面的網佔下載相關的樣式來使用:

    GNOME-Look

    另外提供一個很好看的uspalsh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u-fingerprint/

    如果要手動修改menu.lst的話,範例如下:

    被highlight的那一行就是設定splash用的,而usplash的手動設定如下:

    • update-alternatives --config xxxx.so
    • xxx.so 是我們要安裝的檔案,當然你不能照著打,你要給他完整路徑。重新開機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關於grub的進階設定可以參考下面的手冊:

    Grub manual

UTips.19: VirtualBox

  • VirtualBox
  • 在上一個UTip裡我們使用wine這個套件來執行不支援ubuntu的軟體,雖然有不少軟體經過設定之後都可以成功執行,但是以目前wine的開發程度與穩定度來說,在執行大型程式時還是有許多不相容的地方,而且整個效能也因此降低了許多,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回到windows上去處理,但只為了一個程式而重新開機,這似乎不是很有效率,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交給VirtualBox啦!VirtualBox是一套虛擬環境的軟體,他可以幫你在Linux底下建立一個作業系統環境,讓你可以在系統裡面執行另一個系統。安裝指令如下:

    先在sources.list加入來源。

    • deb http://www.virtualbox.org/debian feisty non-free
    • wget -q http://www.virtualbox.org/debian/innotek.asc -O- | sudo apt-key add -

    整個程式操作方式很簡單,我想你一看就會,一建立好系統之後就跟以往重灌一樣,在VirtualBox的環境底下開始灌系統。

    系統灌好之後記得要安裝Guest Additions,可以有效提操作的簡易性。VirtualBox跟vmware一樣都有share folder的功能,只是VirtualBox需要手動設定一下,筆者的環境是Host:Linux, Guest:WindowsXP,當設定好要分享的資料夾之後,進入windows在start->run打上:

    • net use z: \\vboxsvr\hda6
    • 其中hda6代表著資料夾名稱。

    如果你的Guest是Linux,你想將share這個資料mount在Guest端裡的/mnt/share你可以這樣做:

    • sudo mount -t vboxsf share /mnt/share

    確定之後你就會在我的電腦裡看到代號為z的磁碟機了。這是VirtualBox分享的一個限制,我直接在run底下輸入路徑反而打不開。

    下圖是在VirtualBox裡的XP跑Flash CS3:

  • For ubuntu 8.04
  • ubuntu8.04的使用者在使用1.6x的virtualbox 可能會遇到鍵盤失效的問題,常見的解決方式如下:

    • 停用鍵盤自動偵測
    • File->Preference->Input,將Auto Capture Keyboard給關閉。

    • 安裝scim-bridge
    • sudo apt-get install scim-bridge-client-qt scim-gridge-client-qt4

      安裝完後接著執行下面的指令

      im-switch -s scim-bridge

      但我還是建議你重新登入或者重新開機。

    • 鍵盤格式設定
    • 當然還是有人經過上面的設定之後鍵盤依然失效,怎麼按都沒反應,想跳也跳不出(除了print screen按鍵以外),於是我去檢查了System->Preference->Keyboard->Layout的設定,他預設情況是USA鍵盤,於是我就去挑選了一個比較適合我自己的規格(我是用Microsot鍵盤),選完後重新開機,鍵盤失效的問題就解決了。

    除了鍵盤失效的問題之外,還有shard folder失效的問題,建議將Guest additions先解安裝然後在重新安裝一遍,接著重新啟動VirtualBox內的系統應該就可以做檔案分享了。

    當然上述的問題並不是只發生在ubuntu8.04上,只是其他版本的VirtualBox並不太會有這樣的問題,所以特別提出來說明。

  • Bridged
  • 一直以來都用VMware來解決VirtualBox預設沒有bridge的問題,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建立bridged,假設你的網路介面是eth0,我們要建立br0和tap1,(以下設置方式適用於static ip 以及static dhcp)。設定之前請先安裝下面的套件:

    sudo apt-get install bridge-utils uml-utilities

    執行請將下面的$USER_NAME置換成你的host端帳號。以及將$HOST_IP, $NETMASK, $GATEWAY也置換成host端的網路設定,修改好後儲存用root執行。

    #! /bin/sh -
    tunctl -t tap1 -u $USER_NAME
    chown root.vboxusers /dev/net/tun
    chmod g+rw /dev/net/tun
    brctl addbr br0
    ifconfig eth0 0.0.0.0 promisc
    brctl addif br0 eth0
    ifconfig br0 $HOST_IP netmask $NETMASK
    route add default gw $GATEWAY br0
    brctl addif br0 tap1
    ifconfig tap1 up

    設定完畢後你可以在VirtualBox裡的network設定將原本的NAT改成Host Interface並將Interface Name設成tap0。

    登入guest系統後,先用dhcp模式來找尋ip,不然就手動設定成同一個網段即可。

    刪除bridge使用下面的scripts

    # /bin/sh -
    ifconfig tap1 down
    ifconfig br0 down
    brctl delbr br0
    ifconfig eth0 $HOST_IP netmask $NETMASK up
    route add default gw $GATEWAY eth0

    如果你要讓bridge在開機時就自動啟動,那你可以將第一個script存檔,放在/etc/init.d底下,假如檔名命名為tapup.sh。當然記得要設定執行的權限

    sudo chmod 755 tapup.sh

    接著執行:

    sudo update-rc.d -f tapup.sh defaults

    如果要移除則是:

    sudo update-rc.d -f tapup.sh remove

    更詳細的資料在下面的網頁。

    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VirtualBox

    在2.1版之後的VirtualBox直接在Network設定裡面選擇Host Interface即設定完成。

UTips.18: wine

  • wine
  • 多數的使用者從windows跳到ubuntu之後,最不習慣的就是有許多軟體都無法使用,因為仍有不少軟體不支援linux,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軟體在linux上建立windows的環境來執行windows的軟體,那就是wine啦!以ubuntu 7.04為安裝範例:

    • wget -q http://wine.budgetdedicated.com/apt/387EE263.gpg -O- | sudo apt-key add -
    • sudo wget http://wine.budgetdedicated.com/apt/sources.list.d/feisty.list -O /etc/apt/sources.list.d/winehq.list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wine
    • 安裝完後我們還要做一下初始化設定:

    • winecfg
    • 基本上我們都選相容於windows 2000,當然還是要看軟體的環境需求啦!

      如果你是其他版本的linux請參照下面的頁面來安裝:

      http://www.winehq.org/site/download-deb

      下面是使用wine在ubuntu7.04執行Macromedia Flash 8。

    當然並不是所有軟體都能在wine的環境下正常運作,你可以先參考官方網站的程式資料庫裡的資料。

    Wine Applications DB

UTips.17: wmv plugin for firefox

  • wmv plugin for firefox
  • 這篇會放在ubuntu裡的原因是windows media player plugin官方只有支援Mac OS,而linux.....(我想你們也知道為什麼沒有支援),面對這樣的問題,就會因為更系統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以ubuntu來說我們會使用totem-xine來解決網頁播放wmv的檔案:

    • apt-get install totem-xine
    • apt-get install totem-mozilla
    • 安裝完後影片可以播放了,但是pluhin的視窗依然存在,目前我也沒有解決辦法,只好將就一下啦!

UTips.16: PCMan File Manager

  • PCMan File Manager
  • 在ubuntu底下我們要更改一些系統檔案時總要到terminal底下以sudo的方式來處理(如果沒有建立root帳號的話),但是這種方式對於打字不快或者頻出錯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這時候我們就要藉由這個小工具來替我們完成許多root才能做的事情。

    • apt-get install pcmanfm

    安裝完後他會在Applications->System tools裡,執行範例如下:

Firefox Plugin: tongwen

  • tongwen web translation
  • 在IE底下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很好的繁簡轉換工作:Alibabar,在linux底下則是同文堂(tongwen),在安裝同文堂之前要先安裝javascript library才能正常運行:

    安裝完後可以發現在firefox上有tongwen的toolbar,以下是測試結果:


UTips.15: C/C++ Compiler & Library & Editor

  • C/C++ Compiler & Library & Editor
  • 在Linux底下的C/C++開發環境我們都會用gcc/g++,在ubuntu底下也不例外,安裝方式如下:

    • apt-get install gcc g++
    • 裝完之後我們還需要安裝一些library程式才能編譯。

    • apt-get install libc6 libc6-dev
    • 上面只是基本的library,因為筆者只需要編輯網路程式只需要上述的library就夠了。

    在Linux環境底下熱門的programming editor是j-edit,但是在ubuntu底下j-edit不是那麼好用,退而求其次只好使用gedit,雖然gedit有highlight的功能,但是沒有auto tab的功能,在網路上搜尋一下找到一套還算不錯的editor:bluefish

    • apt-get install bluefish

    bluefish的開啟速度比較慢一點,多數在編輯系統檔案時我都使用gedit。

    至於程式語言編輯器裡要使用甚麼字體可以參考下面的網頁:

    http://keithdevens.com/wiki/ProgrammerFonts

UTips.14: unrar

  • RAR Decompression
  • 在ubuntu上用一陣子之後忽然發現,我沒有辦法解開rar的壓縮檔案,這時就必須安裝unrar了:

    • apt-get install unrar

    簡易的使用方式如下:

    • unrar e xxx.rar

    上面是一般解壓縮的指令,詳細的用法你還是去查man吧!

UTips.13: Fonts Configuration (Advanced)

  • Fonts Configuration (Advanced)
  • 設定完UTip.9之後雖然可以解決中文漏字與不整齊的問題,但是卻無法滿足我們對字體美化的要求,這一篇會介紹如何對文字做進階的美化。

    在正式設定字型之前,我們要約略的了解一下字型的分類,以一個亞洲的使用者來說,我們多數會用到的字體如下:

    • 拉丁文字:英、法、德。
    • 非拉丁文字:中、日、韓。

    而在ubuntu底下的最底層字體可分為三類:

    • serif:多用於印刷上
    • sans-serif:系統預設字體
    • monospace:常用於程式碼與terminal環境下

    我將美化過程分成以下步驟:

  1. 移除ZenKai、ShanHeiSun
    • apt-get remove ttf-arphic-ukai
    • apt-get remove ttf-arphic-uming

    這兩個字體在安裝完後就有了,只是他們的優先權太高,常常自體會以他們為主,所以只好使用下下策,把他給刪了(懶得去設定conf.d裡的檔案)。

  2. 安裝Microsoft Core Fonts
  3. Microsoft Core Fonts主要有以下的字體:

    1. Arial
    2. Arial Black
    3. Comic Sans
    4. Courier New
    5. Georgia
    6. Impact
    7. Times
    8. Times New Roman
    9. Trebuchet
    10. Verdana
    11. Webdlings

    安裝指令如下:

    • apt-get install msttcorefonts

  4. 複製想要的字體:
  5. 這裡我們使用了兩大作業系統的字體:

    Windows:

    1. Microsoft jhengHei(微軟正黑體)
    2. Microsoft Yahei(微軟雅黑體)
    3. Meiryo(微軟的日文字體)
    4. Malgun Gothic(微軟韓文字體)
    5. Bitstream Vera Sans

    Mac:

    1. LiHei Pro(儷黑體)
    2. iLiHei(儷黑體)

    將以上的字體複製到/usr/share/fonts/truetype/裡。

  6. 設定nonlatin.conf
  7. 我們要分別在serif, sans-serif, monospace裡設定我們想要的字體,您可以點選上面的標題下載我所設定好的。

  8. 設定fonts.conf
  9. 這部份的設定很關鍵,因為有部份的字體很搶優先權,這點我也不知道甚麼原因,更妙的是微軟正黑體(預設於繁體)沒有比微軟雅黑體(預設為簡體)在顯示繁體上來的好,我們不希望英文字體由iLiHei來處理,所以在iLiHei字體之前還要設定我們想要的英文字體。建議在這部份的字體不要設定太多。以免效果不彰。

    另外就是字體的Anti-alias, Hinting, AutoHint的設定,以中文字體來說,分別設定為True, Flase ,False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新細明體就不是這樣設定),iLiHei和LiHei一定要設定,否則字體會很難看。同樣的你也可以點選上面的標題來下在我設定好的來使用。設定到這裡之後你可以重新登入系統,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字體已經改變了,但我們還是要做一些細項設定。

  10. 系統的Fonts設定
  11. 筆者我比較偏好在系統底下使用LiHei Pro字體:

    Fixed width font設定部份我們還是保留monospace,畢竟我們已經在fonts.conf裡定義好我們要的字型了。

  12. 設定FireFox的字型
  13. 我繁體中文設定如下:

    我並沒有強制讓網頁字體依照我的設定來顯示,所以我沒有把勾勾給放掉,如此一來網頁的字體間距會好看一點。

  • Result Demo
  • Yahoo HomePage,似乎很多人很喜歡拿這個做範例,Yahoo的網頁算是很守規範的,拿他來評測並不客觀:

    Google HomePage上我們的字體就有些許的瑕疵,但是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強制使用設定的字體來解決。

    百度網頁的簡體字也變好看了:

    Ruby首頁的日文字也有改變:

    這一連串的測試之下,大部分的文字與符號都能正常顯示,有極少部份會出現錯誤,如果更好的解好法我會繼續貼出來。

UTips.12: Compiz Fusion

  • Compiz Fusion
  • 我想有不少ubuntu的新手是衝著這個套件而來,在ubuntu7.04之後就已經內建compiz這個套件了,只是只有基本的cube rotate似乎無法滿足我們這些重度視覺使用者,這裡就提供兩種方案,注意!安裝compiz fusion之後你的系統很有可能會不穩,例如程式莫名的當掉,快捷鍵失效,畫面全黑等未知狀況,煩請安裝前三思。

  • ubuntu 9.04/8.04 Compiz Fusion
  • 在9.04底下compiz fusion的安裝就變得很簡潔且穩定,你只需要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即可。

    • sudo apt-get install simple-ccsm
    • sudo apt-get install compizconfig-settings-manager

    裝完之後在你的System->Preference裡就有Advanced Desktop Effects Setting和Simple CompizConfig Setting Manager,你只需要將Appearance裡的Visual Effects設成custom,你就可以用上面裝好的兩個工具還設定桌面特效了。

  • Ubuntu 7.04 Compiz + Extra
  • 來到ubuntu7.04就沒有那麼方便了,這個方案的安裝方式雖然簡單,但是筆者在兩台電腦上實驗都不穩定,所以安裝後要有心理準備,安裝完後在preference裡會看到GL Desktop,打開他去設定即可:

    • apt-get install compiz-extra gnome-compiz-manager

  • Ubuntu 7.04 Compiz Fusion
  • 但是光是這些特效還不夠看,有看過beryl特效的人一定也會想要嘗試一下,但是beryl已經不再更新了,所以現在要使用compiz fusion,效果還是一樣的,因為beryl是compiz的分支,安裝前還是請移除desktop effect吧!

    • apt-get remove compiz-core desktop-effects
    • gedit /etc/apt/sources.list

    我們必須先移除desktop-effects(如果你有裝的話),然後將以下的來源加入你的sources list

    deb http://download.tuxfamily.org/3v1deb feisty eyecandy
    deb-src http://download.tuxfamily.org/3v1deb feisty eyecandy

    再來要安裝PGP:

    • gpg --keyserver subkeys.pgp.net --recv-keys 81836EBF
    • gpg --export --armor 81836EBF | sudo apt-key add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upgrade
    • sudo apt-get install compiz compiz-gnome compizconfig-settings-manager compiz-fusion-plugins-extra

    啟動compiz fusion:

    • compiz --replace

    將compiz fusion設定成為開機就啟動,System->Preferences->Session設定。

    安裝完後如果視窗邊框消失了,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更新系統:

    • apt-get upgrade

    筆者在更新完後邊框問題也因此解決,也建議不要任意安裝非官方的外掛,以免造成無法預期的錯誤。

    在安裝完compiz fusion之後,對筆者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設定terminal的快捷鍵,設定方式如下:

    設定完之後快捷鍵就生效了。

    如果你對原始的GTK Window Decorator並不是很滿意的話,或者邊框問題一直存在,你可以裝emerald來美化你的視窗介面:

    • apt-get install emerald emerald-themes

    裝完之後啟動指令就要換成如下

    • compiz --replace -c emerald &

    要還原成員來的模式時可以使用以下指令

    • metacity --replace

    如果你覺得沒有一個切換工具可以讓你隨時調整是否使用compiz fusion特效,你可以安裝fusion-icon來代替指令做切換>

    • apt-get install git git-core compiz-dev
    • git-clone git://anongit.opencompositing.org/users/crdlb/fusion-icon
    • cd fusion-icon
    • make install

    裝完之後你可以將下面的指令加到session裡,重新登入就會看到右上角藍色的fusion-icon。

    細部的設定動作就請自行設定fusion-icon啦!

    註一:以上安裝步驟適用於ubuntu7.04,如果你是7.10的使用者,ubuntu本身已經內建compiz fusion,你之需要而外在裝的manager即可,但是經筆者測試之後發現在7.10之下常常會出現desktop effect could not enable的問題,我沒有特別研究這個問題的解法,所以如果你是7.10的使用者,要有心理準備花時間去處理這個問題了。

    註二:以上安裝方式刻意不安裝beryl manager來修正一些顯示問題,目的是希望讓compiz fusion更穩定些,但也不保證上面的安裝方式能夠讓你的顯示卡正常啟用compiz fusion,一些顯示錯誤多半都是顯示driver造成的,如果你是安裝ubuntu附帶的nvidia-glx,且compiz fusion不穩定,那我建議你自行安裝nvidia 官方提供的driver也許可以更穩定些。

UTips.11: Flash Player

  • Fash Player
  • 官方出到第10版之後就有提供.deb包,直接下載安裝即可,網址如下:

    http://get.adobe.com/flashplayer/?promoid=BUIGP

    如果你先前有裝舊版的9.0播放器,建議先移除,如下:

    sudo apt-get remove flashplugin-nonfree libflashsupport

    基本上在Flash Player 9.0 之後就支援ActionScript 3.0,裝Flash Player 10.0是為了因應Flash CS4 所開發出來的產品,主要是支援3D以及一些影音加強的功能。當然目前用Flash CS4所開發的網佔仍站少數,所以你可能感覺不到任何差別。

UTips.10: Display Setting

  • Display Setting
  • 顯示問題一直是ubuntu使用者最頭痛的問題,不管是使用nVidia、ATI 或者是Intel晶片顯示卡,有少部份的使用者在一登入系統之後就發現畫面怎麼偏掉了,或者是螢幕怎麼有波浪紋?這多半是顯示設定沒設定好,雖然你可以透過螢幕上的auto鍵來自動校正顯示畫面,但這不是一個切實際的解決方式。以nVidia為例,你可以直接安裝ubuntu所附帶的nVidia驅動程式,下面有三個驅動程式,依照顯示卡的新就來安裝,詳細劃分請參照synaptic,如果實在不清楚該裝哪一個,那就先裝nvidia-glx吧!

    sudo apt-get install nvidia-glx-legacy
    sudo apt-get install nvidia-glx
    sudo apt-get install nvidia-glx-new

    但如果你的顯示卡夠舊的話(TNT2,Geforce 256...),那我還是建議你裝下面這個驅動程式,如果不幸裝錯,很有機會造成x server不能用了:

    apt-get install nvidia-glx-legacy

    裝完重新開機之後你的問題如果還是存在著,試著輸入下面的指令重新設定xorg。

    sudo dpkg-reconfigure xserver-xorg

    另外你也可以透過手動設定的方式來修改xorg.conf的內容,以下是我常用的方式,並不一定適用於你的情況,修改之前請先備份:

    sudo cp /etc/X11/xorg.conf /etc/X11/xorg.conf.bak
    sudo nano /etc/X11/xorg.conf

      開啟文件之後找到Section "Screen"在Defaultdepth 24底下新增Option "DynamicTwinView" "False",如右圖,存檔案重新登入系統你就可以調整你的更新頻率。



    解決了畫面顯示不正常的情形之後,也許你還跟我一樣不幸,登入畫面依然不正確。原因有可能是超過螢幕的最大頻率,或者是超越螢幕最大的顯示解析度,這時你可能需要嘗試以下的改法,一樣在修改前請先備份xorg.conf

    將你的xorg.conf設定成如上圖highlight處的樣子,當然解析度更更新頻率你可以依造自己的喜好去設定啦!

UTips.9: Fonts Configuration (Basic)

  • Fonts Configuration (Basic)
  • 很多人說換成ubuntu7.10之後中文漏字問題也因此解決掉,但是筆者在vmware環境下依然有漏字問題,ubuntu7.04版就更不用說了,這裡提供一個教簡便的解法來處理漏字問題:

    • nano /etc/fonts/conf.d/65-nonlatin.conf

    打開這個非拉丁語系的設定檔之後,尋找serif跟sans-serif分別在他們的prefer底下加上AR PL ShanHeiSun Uni這個字體(如右圖),存檔之後再打上下面的指令:

    • fc-cache -v

    或者是重新登入也是同樣的效果,漏字問題也就因此解決掉了。

    也許這樣子你還是不太滿意中文字的顯示,雖然筆者長期在英文作業環境下工作,中文顯示並沒有要求很完美,但是ubuntu的中文顯示讓人有點不敢領教,以下會以最簡單的改法來說明,以免改太多造成字體更醜。

    解決中文字之前,我們要先來處理英文字體,即時你不是windows的長期使用者,但還是建立你安裝下面的套件:

    • apt-get install msttcorefonts

    這個套件會幫你安裝微軟系統11個英文字型,對於英文顯示會很不少的幫助,但是中文顯示依然還是那醜陋的字型,這時候我們要借用微軟的新注音字體來完成美化字體的工作。不管用甚麼方式,請把windows/fonts/底下的mingliu.ttc這個字體複製到/usr/share/fonts/truetype/ttf-windows底下,你一定會發現找不到一個叫做ttf-window的資料夾,因為這是筆者自己建立的,所以你也建立一個自己喜好的資料夾吧!因為字體設定必須要以管理員的身份才能複製,所以這些動作請在termina底下執行,複製玩後執行下列指令:

    • fc-cache -v -f /usr/share/fonts

    這個動作會更新你的字體,然後你就可以看到字體選項裡有PMingLiU跟MingLiU,他們分別代表著新細明體跟細明體,事情比沒有這麼容易就結束,在7.04的系統下,字體會有爛掉或者模糊的現象,原因是因為anti-alias所造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去設定fonts.conf指定細明體的屬性:

    • gedit /etc/fonts/fonts.conf

    打開此設定檔之後加上如下的語法:

    存檔後重新登入字體就會正常了,基本上如果是英文介面的使用者,保留原系統的字體設定即可,但如果是應用程式的話則可依喜好設定,下圖是我在firefox上的字體設定:

    你也可以複製你想要的字體到Linux底下做設定。

UTips.8: Video/Audio Codecs

  • Video/Audio Codecs
  • 關於編碼的部份我還是偏好使用w32/64codecs來解決,使用gstreamer反而比較沒辦法得到較完善的格式支援。
    For Ubuntu 15.04:
    sudo apt-get install ubuntu-restricted-extras For Ubuntu 12.04(32-bit):
    sudo wget http://www.medibuntu.org/sources.list.d/$(lsb_release -cs).list --output-document=/etc/apt/sources.list.d/medibuntu.list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yes -q --allow-unauthenticated install medibuntu-keyring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w32codecs libdvdcss2
    sudo apt-get install mplayer-gui vlc
    For Ubuntu 12.04(64-bit):
    sudo wget http://www.medibuntu.org/sources.list.d/$(lsb_release -cs).list --output-document=/etc/apt/sources.list.d/medibuntu.list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yes -q --allow-unauthenticated install medibuntu-keyring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w64codecs libdvdcss2
    sudo apt-get install mplayer-gui vlc
    最後一道指令幫你安裝了mplayer和vlc這兩套好用的播放軟體。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使用另一個更簡單的方式,安裝mplayer的frontend播放軟體: smplayer,可以到下面的頁面選擇你的版本來安裝
    http://smplayer.sourceforge.net/downloads.php?tr_lang=en
    安裝完後記得要設定編碼(如下圖),否則你的字幕還是亂碼。
    關於mplayer的中文字幕設定,網路上有好幾種解法,以下這種適用於我的環境:
    • Preferences->Subtitle & OSD->Subtitle/Encoding,選擇Traditional Chinese charset (BIG5)。
    • Unicode subtitle打勾。
    • 在Font標籤裡的Encoding選擇Unicode。

UTips.6: Chinese Input

  • scim
  • 對於中文使用者的人來說,沒有中文輸入法的系統將是非常南用的,ubuntu本身已經裝好輸入法系統,只是設定部份還是要由使用者自己去調整,這裡我們以新酷音為例,安裝指令如下:
    • sudo apt-get install scim-chewing scim-tables-zh im-switch
    • im-switch -s scim
    除了安裝新酷音之外,我們還需要安裝輸入法選擇器,如此在system tray上才會有輸入法的圖示,安裝完後還得設定scim的golbal setting以及一些使用者偏好,再次重新登入即可使用輸入法。
    scim切換輸入法:ctrl+shift
    新酷音切換中文/英文輸入:右邊的shift
    新酷音叫出注音符號表:ctrl+0/1

    對於使用scim的使者建議你安裝scim-bridge來解決鍵盤失效的問題。
    sudo apt-get install scim-bridge-client-qt scim-bridge-client-qt4
    安裝完後執行下面的指令,並且重新登入即可。
    im-switch -s scim-bridge
    For Ubuntu 15.04 or higher, please config scim via im-config
  • gcim
  • scim用一陣子之後,往往會發現他總是會跟firefox相衝,這時你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gcin啦!
    • apt-get install gcin im-switch
    • im-switch -s gcin
    說實在gcin裡的注音實在不好用

以往中文輸入我會選擇scim或gcin,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錯的選擇IBus,以Linux Mint為例,如果你直接使用中文環境他會自動幫你安裝IBus,由於我習慣使用英文環境(方便做路徑的對照),所以要自行安裝IBus,方法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ibus ibus-chewing

在新版的Ubuntu底下要使用im-config來設定輸入法

UTips.2: Root Authentication

  • Root Authentication
  • ubuntu在預設的手動安裝過程中不讓使者新增root帳號登入,此目的是為了提昇安全,而所有的root權限操作都交由sudo這個指令來處理,但是每打一行指令前都要加上sudo卻有點煩,您可以在進入terminal之後先打上如下的指令即可變為root權限操作

    方法一:

    • sudo -i

    方法二:

    • sudo su

    對於進階的使用者來說,會更希望以root帳號來登入,您可以由下面的指令來達成root帳號的設定:

    • sudo passwd xxxxxx

    xxxx代表著你要設定的密碼,如此即可完成root帳號的設定。

UTips.4: apt-get sources list

  • apt-get command
  • 設定完網路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更新系統,ubuntu是承襲debian的apt-get套件的模式來更新,比起rpm來說算是方便許多,常用的指令如下:

    套件更新

    • apt-get update:

    套件升級

    • apt-get upgrade

    安裝xxxx程式

    • apt-get install xxxx

    移除xxxx程式

    • apt-get remove xxxx

    搜尋xxxx程式

    • apt-cache search remove xxxx

    檢查套件的相依性

    • apt-cache depends xxx

    清除暫存

    • apt-get clean

    使用aptitude搜尋

    • aptitude search XXXX
  • sources list
  • 有時候我們想裝的軟體在apt-get卻搜尋不到,原因多半是我們的sources list裡面並沒有這套軟體的資訊,測由以下指令我們可以新增別的sources來增加我們的apt-get可安裝的程式數量:

    • nano /etc/apt/sources.list

    我們使用nano來編輯會比較方便一點,當然你也可以使用gedit等圖性畫介面的軟體來編輯

    至於裡面要加上哪些sources,建議你參照下面這個網頁:

    ubuntuguide.org

    選擇你的版本去閱讀即可。

    在apt-get 設定完後我建議安裝下列套件,以便日後編譯使用

    • apt-get install gcc libc6 libc6-dev linux-headers-$(uname -r) build-essential

UTips.3: Network Configuration


  • Network Configuration

  • 安裝完Ubuntu後我想有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我要怎麼建立網路連線?如果你是IP分享器的使用者,ubuntu會自動幫你抓到IP,但如果是浮動IP使用者的話請在terminal底下輸入下面的指令:

    • pppoeconf

    你會看到如右邊的圖示,依循著指示即可完成網路設定。

    開啟和關閉網路的指令如下:

    • pon dsl-provider

    開啟網路。

    • poff

    關閉網路。

    ip分享器的使用者雖然ubuntn的漫遊模式會自動抓到ip,但是這種模式不是很穩定,建議使用wired connection來手動設定連線。

UTips.1: Dual-Booting : Ubuntu+Windows

  • Dual Booting:Ubuntu+Windows XP

  • 相信有不少ubuntu新使用者還是不太敢一下子就將系統由Windows轉成ubuntu, 這筆我將自己的經驗談供大家參考.以下是我的系統版本

    • Windows XP SP2
    • Ubuntu 7.04
  • Boot manager: SPFDisk
  • 也許你會有疑問,ubuntu本身不是有grub這個boot manager了嗎?為什麼還要額外使用其他的程式來製作開機選單,這一點我也是搞不清楚為什麼我的windows總是在grub寫入在MBR之後就無法開啟,比較可能的原因應該是ACPI的問題,但我也沒有繼續去追究..我個硬碟規劃如下:

    • /dev/hda1 Primary NTFS (c:\)
    • /dev/hda2 Parimary SPF Boot manager
    • /dev/hda5 Logical NTFS (d:\)
    • /dev/hda6 Logical NTFS (e:\)
    • /dev/hda7 Logical SWAP
    • /dev/hda8 Logical Linux Native

    在DOS底下可以看到如右圖的圖示..那只是一個概略圖,因為在DOS底下不方便抓圖,windows在安裝上有幾個重點要注意,在primary的磁區,也就是c:\這個磁區磁柱必須從0開始,這是我測試後的結論.而SPF Boot manager這個分區也必須在primary分區裡,你可以使用spfdisk將原本的c:\分出一個磁柱就夠用了.

    磁碟分區好後就可以開始安裝ubuntu,安裝過程中如果沒有刻意設定,grub會將原本的MBR給複寫掉,如果情況跟我一樣遭的話xp可能就進不去,這個時候請用xp光碟進入修復主控台fixmbr來修復MBR,修復完後xp就可以正常開機,但是同時grub也消失了,再用ubuntu live cd/dvd開機,然後進入terminal畫面(ctrl+alt+f1)打上如下指令:

    • find /boot/grub/stage1
    • 此時畫面上可能會出現(hd0,7)

    • root (hd0,7)
    • setup (hd0,7)
    • quit

    在setup的地方我們不打上setup (hd0)目的就是不要再將grub安裝在mbr上,接著重新開機到dos底下執行spfdisk,使用spfdisk做boot manager就可以處理這個難題.

    雖然網路上有一些關於grub/lilo boot manager的dual-booting,但是我仍然無法以這兩個boot manager實現dual-booting(也許是我不太會設定),所以才改用spfdisk來完成.

    改用spf來完成之後,我們的開機程序就變成這樣,SPF boot manager->grub->ubuntu,很顯然這樣很沒效率,變成進入ubuntu我們要選擇兩次,所以我把SPF開機等待時間調成0,直接進入grub選單,這樣看起來我們就好像只有安裝grub一樣,雖然解決了選單重複的問題,但是當我們進入windows之後,發現下次開機時grub選單不見了,原因是因為在/boot/grub/menu.lst裡的一個參數設定所導致的,設定如下:

    要把makeactive這個指令給刪除,如此在進入windows時才不會將主開機磁區設在windows所在的partition上,導致無法以SPF開機程式導入grub選單。

    最後還是把這個Tip做個小小的總整理,一般情況下,多重開機是不需要如上繁複的設定方式,本Tip是要解決當grub寫入到MBR之後導致windows系統無法正常開機的狀況這裡的解決方式是建立一個主分割磁區並設為啟動(大約1個磁柱大小)來紀錄SPF Manager,再由SPF連到grub開機選單來主導多重開機的選擇。

From Windows to Ubuntu

  • Long time to migrate
  • 接觸Windows到現在已經是第15個年頭,聽起來是個恐怖的數字,還記得第一次使用Windows 3.1更改桌面所感受到的驚奇,還忘不掉第一台電腦裡的Windows 95叢林布景主題所帶來的震撼開機音效.打開Win95原版光碟,裡面只有50MB的安裝資料,而現在的Vista卻動輒4,5G以上的硬碟消耗空間.這幾年來追隨著Windows的腳步去更新,卻也體會到我的硬體配備永遠都不夠用,我想這是驅使我將系統移植到Linux的最大原因之一吧!

  • Why to Use Linux
  • 接觸Linux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也是Red Hat Linux時代的使用者,只是當時並沒有太大的Linux需求,所以只是一路上安裝新的系統然後體驗完就刪除,之後還使用了Mandrake, Fedora, Debian等Distribuation,只是有幾個開發版本的相容性給我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讓我繼續回歸XP的懷抱,直到最近因為要寫Unix Socket Programming的講義才又重新裝回Linux. Windows玩了這麼久,是什麼原因讓我決定要拋下陪伴我數十個年頭的Win系統而投向Linux懷抱呢?以下是我的理由:

    1. Linux是免費的作業系統,除了少數的企業用的版本之外

    2. Linux提供超過2萬個以上免費的軟體供安裝

    3. Linux是開放源碼,錯誤修正快,安全性相對較高

    4. Linux的系統需求低,讓低階的電腦可以跑的順一點

    當然Linux的好處不會只有這幾點,只是光是這幾點論述就讓我想要轉移過去,這一轉為什麼是多年後的今天?因為在Linux上仍有許多問題困擾著我,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有許多軟體在Linux上無法執行,縱使Linux是現在最火紅的系統,但是Windows的市佔率仍然遠遠超前Linux,所以仍然有不少公司是不支援Linux的,例如Adobe就是一個例子.其中又以Flash開發程式最困擾著我,雖然是可以安裝VirtualBox之類的虛擬環境在Host裡建立Windows這個Guest環境,但是效能卻也降低許多.另外也可以使用wine這個虛擬環境套件,但是他的支援能力始終有限,想得到一個較完善的方案,可能還要在等幾年了。

  • How to Start

  • Ubuntu官方網站有提供ISO檔案下載安裝,如果是第一次使用Linux,怕因偽裝了Linux而不小心弄壞原本系統的話,倒是可以先在Windows上裝VMware或VirtualBox熟悉一下安裝的方式,再來安裝到你的硬碟分區上.

    雖然Linux經過那麼多的發行版的改良下,新的圖形介面考慮到使用者經驗來設計,讓Linux新手不會感到難以入門,但是以Ubuntu來說還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

    1. 多系統安裝的順序:要使用多重系統啟動,不想一下子就將Windows給替換掉的使用者要注意一下了,不管是哪個版本的Linux要做Dual-booting,為了省事請先裝Windows再裝Linux,如此一來Linux的grub/lilo會抓到Windows的啟動選單.

    2. 多媒體編碼問題:編碼問題其中以rmvb來講最為難處理,建議安裝mplayer, w32codecs, libdvdcss2,來處理多數編碼問題.
    3. 顯示卡驅動程式:無特殊需求時,盡量以ubuntu所提供的driver來使用會為比較穩定

    4. 重要開發套件:像是linux-headers, build-essential, libc6, gcc等請先安裝好,以便日後使用apt-get運行順利.

    Linux的相關經驗談當然不止這些,我會陸續新增訊息.

Orange - data analysis tool

Installation pip install orange3 Run orange python -m Orange.canvas